一、是什么,让你的专注力逐渐崩坏?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抱怨:“备考前期,我却很难保持专注,看书看了几分钟就想玩手机,上课也只能保持一半的时间认真听课。”
又聊了会儿,他很不好意思地说到:“手机报告我一天解锁手机190次,我知道不好,可是都成习惯了。”
一天解锁190次手机,就算整天不睡觉,平均下来几乎也要每7分钟解锁一次。生活被割裂成了一个又一个7分钟,哪里有时间去培养专注力呢?新媒体时代下,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陷入了“难以专注”的泥沼,而放观整个社会,这样的状况越发泛滥。甚至有人高呼:专注力成为了当代最稀缺的资源。
可是,似乎我们又从未忽视过“专注”的重要性:企业从不停止追求高效;孩子一调皮,父母就疑虑担心得了多动症; 网上搜索“专注”,无数条专注力培养方法让人应接不暇。
二、为何明明很重视,却依然无法专注?
要谈专注,我们首先便需要了解注意力。专注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保持较高稳定性的状态。
人的注意力的发展,往往会受遗传、年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展现出一种可塑性。我们常说要重视效率,老生常谈的背后,更是一种动态的提醒:每个人的注意水平并非停滞不动,而会随着个人当前的状态发生改变。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会潜移默化中影响注意力水平,而我们却丝毫不自知。
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老问题,新时代下究竟是什么习惯在悄悄地重塑我们的注意力,使这个老问题越来越难处理?
让我们走进三个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探秘其中的答案。
关于小曾
“频繁看手机是我的工作需要”
小曾是一名繁忙的大学生。他不仅担任了团支书的职务,还竞选了学生会的主席,又是桌游社的社长,话剧社的主心骨。他深知自己肩上背负的重任,微信里面的置顶群就有十五个,一小时不看手机信息通知就99+。
除了热衷学生工作,小曾还有一颗爱学习的心。
他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在教室自习,可为了防止错过重要通知,手机只能摆在书本旁边,不时就要处理手机另一头交代的事务。于是乎,小曾的学习过程总会被打断,他每次想要专注于眼前的学习时,总有一些事情,伴随着手机的震动,跳到他的面前,告诉他说:“停一停,等会再写,这事很重要”。
慢慢的,他开始习惯被打扰,习惯打扰后再回到书桌前学习,习惯自己的学习过程被数不清的信息割裂得支离破碎。直到有一天,那是一个没有什么工作的下午,小曾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专注投入到书本中了。可坐在书桌前,他却发现再难以集中注意力,一道题要读很多遍题目才理解要求,总感觉手机在震动,拿出手机却发现是错觉。以后再自习时,小曾也经常感觉心绪飘忽,坐立不安。心里总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力量在不住地躁动。
当然不用恐慌,小曾并不是x基因觉醒,也不是体内封印了九尾,只是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使他注意力稳定性和集中性都明显下降。这是一种注意分散的表现,儿童时期是我们最容易受影响的阶段,所以当儿童集中注意力学习时,若成人经常去转移他的注意,和他进行无关的谈话或者活动,这样重复多次就可能使儿童形成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不良习惯。可见一个不被打扰的学习环境,不管是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请不要轻易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意志坚强每次都能将自己从无关的琐事中拉回到眼前的学习而不受影响,也许短期你能做到如此,但长期的影响将是内化的、深刻的,是在不知觉中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
小曾的情况,不止发生在学生群体,他更像是步入社会后你我的雏形,现代社会下,我们往往会同时面对着许多工作,手机的便捷使我们经常在处理一个工作时可以接收到其他工作的消息,分清工作与工作的边界,不只是为了处理好眼前的工作,更是为了注意力的培养。
小曾需要的,是在专注于学习的时间段为自己与外界拉上一道闸门,把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的信息暂且堵住,保证每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长和学习的效率。就像小时候爸妈总爱说的那句:“学的时候认真学习,玩的时候尽兴玩”
分清界限,真的很重要。
关于小照
“短视频也会让我注意力下降?”
是什么点亮了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小照的答案是手机,更准确地说,是手机里的搞笑段子和短视频。几十秒的小视频,不喜欢立马就能跳过,一个小时里,小照可以刷上百条搞笑视频,笑到最后脸都僵了。上班族小照还说过一句看起来很有哲理的话:人间不值得,短视频值得。
小照也被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困扰。相比小曾,他的麻烦不来源于学习习惯,而是“娱乐习惯”,短视频的特点是“短”和“烈”,总在短时间内猛烈的抛出笑点,高频抖出的包袱不断给人刺激。快节奏的生活下,这般方式最容易吸引注意力,但久而久之也把这注意力宠得“娇惯”,要知道,学习或工作的过程难免枯燥,而长期习惯于短视频中的刺激会使得感性取代了理性,对单调重复的学习丧失兴趣,长期处于这种没有目的、没有思考的无意识注意中,会严重阻碍有意注意力的发展。以至于没看几分钟书心里就觉得无聊,痒痒地想来点新鲜的。
短视频很“短”,刷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转移注意力,调整状态。这一点和如今被广告越来越频繁插入的电视节目类似。认真看节目时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而一旦插播广告就会将专注的状态打断,若播两分钟节目就来一段广告,就意味着我们专注每两分钟就会被打断。一旦养成了习惯,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会被两段广告间的节目时长所影响,甚至框住,这便是注意力集中的阈限值,也就是一个人能够不间断的稳定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最长时间。为什么学校里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呢?这便是基于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集中阈限值而定。而频繁插拔的广告便会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阈限值越来越小,渐渐只能在短时间保持专注。
在碎片化信息漫天飞的时代,小照的故事极具代表性,我们应从中获得启发,别让注意力成为新媒体时代中“娱乐至死”下的牺牲者。
节选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