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近期,我校护理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来到通道县兵书阁村,开展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在兵书阁村开展支教、关爱空巢老人、普通话推广、中草药种植帮扶等活动,用知识托举希望,用青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专家问诊开药方,助力中草药种植业
近年来,通道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发展中药材作为全县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兵书阁村是该县中草药种植基地之一,规划种植园现有400亩,主要种植芍药、桔梗、罗汉果等中草药。
该村村长反馈村里的经济来源不多,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村里大多是留守的孩子和老人,老人以种植中草药材为生,通过护理学院志愿者前期走访调研了解到,想要真正脱贫致富,提高产量和质量是关键。
6月27日下午,护理学院特意邀请我校民族医药研究中心汪冶教授进村指导,了解基地芍药、桔梗、罗汉果的种植情况、销售现状,分析总结了芍药、桔梗、罗汉果的栽培方法和栽培难点,并对种植大户进行了现场栽种指导。
用真心为守住童心搭建爱的堡垒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朗朗夏日,7月初,锅冲乡中心小学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歌声,20余名学生在身着白色志愿服的志愿者带领下唱红歌。
兵书阁村交通不便,近年来,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在外长期务工,一年才回来一两次。许多留守儿童在完成作业后便只能呆在家里与电视“为伴”。
为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志愿者们根据山村孩子的学龄段和学习特点,除了辅导孩子们语数英等学科知识外,还开展了普通话教育、安全教育、手工制作、体育锻炼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哥哥。姐姐,你们明年还会来吗?”“会的,我们相约明年6月见哟。”在护理学院志愿者文艺汇演完当晚,村里的孩子们紧紧围绕着志愿者不愿离去。连续7天的支教活动,志愿者和村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一次参加支教的易虎子同学表示,很开心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明年将继续参加护理学院的“三下乡”活动,用自己所学知识继续陪伴留守儿童。

艺术下乡,打造文化长廊
近日,兵书阁村一排画满村庄实景、文明标语的10米长的“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众多村民驻足观看。
为迎接二十大的召开,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美化工作,志愿者们在通道县兵书阁村开展“手绘文化墙、扮靓新农村”绘画活动。
师生结合村部环境与实际条件,以展示兵书阁村优美景色、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三个内容为图绘主题,用生动形象的图画与通俗易懂的文字相结合进行彩绘,绘画过程中,村里的儿童也积极参与其中,现场其乐融融。
经过志愿者6天的共同努力,普通的石壁渐渐着上新衣,一面由绿水青山、村庄实景、文明标语等元素组成的文化墙展现眼前,为村容村貌注入活力。该村支书夸赞道:“志愿者们的墙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传播文明正能量,让美育的种子深深地播种在孩子心中。”
此次的墙绘活动,同学们结合时代主题,展示青春力量,利用自己的特长打造出倡导文明新风、展现文化自信的新阵地,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端搭桥,助力特色农产品推广
兵书阁村现有近千亩野生山核桃,因常年野生生长,不需要人工喷洒农药及其它化学手段增产,成了当地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当地村民对其进行采摘制油,成为该村增收致富项目之一。
与其他植物油不同的是,当地野生山核桃油采用物理压榨、过滤提纯等工艺制成,保持了原汁原色原味。核桃油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有缓解疲劳、补气养血、强壮筋骨等作用。
经过调研,志愿者们发现,该村野生山核桃油产量大,品质佳,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互联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方式,但当地村民不熟悉互联网新技术,当前仍使用传统的销售方式。“我们野生山核桃油品质好,但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务工,留守村里的老人识字不多,无法用智能机销售推广,油卖不出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位老农说道。
如何打破销售困境?志愿者们经过商讨,结合兵书阁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以“直播助农”策划方案,以“电商助农”方式云端助力兵书阁村特色农产品推广。
“各位观众,这是我们现场采录榨油的过程,这些都是原生态、纯绿色、零防腐的核桃油。”直播过程中同学们展示十八般武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核桃油产品的性能、功效、价格等,并积极与广大观众进行互动,还在直播间分享了村民制作核桃油的过程和采摘的故事。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近2个小时直播,观看人数达千人次。

近年来,护理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三下乡”的社会实践育人作用,坚持让暑期“三下乡”成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让他们在社会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撰稿 花颖琪 宋林凤